在職場中,真正的高手往往不在「衝第一」,
而是在複雜的局勢中懂得「退一步」。
《道德經》第 69~71 章串連起來,正是談「謙讓、深藏、明知不知」的領導境界。
老子以「用兵」、「懷玉」、「知病」三章,道出從外在競爭到內在修心的完整修煉。
通行版 第 69、70、71 章:
用兵有言:吾不敢為主,而為客;不敢進寸,而退尺。
是謂行無行;攘無臂;扔無敵;執無兵。
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。
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。
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
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無知,是以不我知。
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。是以聖人被褐懷玉。
知不知上;不知知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
帛書版 第三十四章 用兵(69) / 第三十五章 懷玉(70) / 第三十六章 知病(71):
用兵有言曰 吾不敢爲主而爲客 不敢進寸而芮尺
是謂行無行 攘無臂 執無兵 乃無敵矣
禍莫大於無適 無適近亡吾寶矣
故稱兵相若 則哀者勝矣
吾言甚易知也 甚易行也 而人莫之能知也 而莫之能行也
言有君 事有宗 夫唯無知也 是以不我知
知我者希 則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
知不知 尚矣 不知不知 病矣
是以聖人之不病 以亓病病也 是以不病
行軍打仗時有句話說:
我不敢主動攻擊,只願處於客位;
不敢貪進一步,寧願退一步。
這就叫「行無行,攘無臂,執無兵,乃無敵矣」——
行動卻似無行動,揮手卻似無手臂,持兵卻似無兵器,
這樣的人反而無敵於天下。
意思是:
最高明的戰略,不在於激烈的攻擊,
而在於「不露鋒芒、無爭而勝」。
真正懂得運籌帷幄的人,不靠蠻力,而以柔克剛、以靜制動。
禍患莫大於輕敵,輕敵便幾乎喪失自己的珍寶。
因此,當雙方對峙,最終勝者往往是那個「心懷哀憫與謙退」的人。
老子又說:我的話其實很容易理解、也容易實行,
但世人偏偏不願理解、不願實行。
我的言語有根本、行事有原則。
只是因為我不自誇為知,世人就以為我不懂。
真正懂我的人不多,所以我才顯得珍貴。
聖人外表質樸如粗布衣,內心卻懷抱美玉。
最後一章說:
知道自己不知道,是最高明的;
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才是真正的病。
唯有能「覺察無知」的人,才能免於愚昧與固執。
聖人之所以不病,正因他能察覺自己的「知之病」。
行無行:不爭先、不搶功,卻默默推動全局
真正有智慧的領導者,不急於表現,而是在團隊混亂時穩定節奏。
他看似無為,實則最為有力。
攘無臂、執無兵:以柔克剛、以智制勝
不靠權威、不用強硬命令,而是以溝通、信任與洞察力達成目標。
當你不與人爭,反而無人可與之爭,這才是「乃無敵矣」。
知不知上:承認未知,才能持續成長
面對新技術與變化,懂得說「我還不懂」,是一種真正的強大。
這樣的心態,能讓團隊保持謙遜與學習力。
某科技新創公司正在開發一款全新 App,
團隊中有位年輕工程師提出激進方案,認為應該採用最新的框架與架構重構,
他語氣堅定、充滿自信,甚至略帶挑戰意味。
技術總監聽完後,並沒有立刻否定,也沒有急著指導,
只是微微一笑,問了幾個關鍵問題:
「這個架構如果失敗,備援計畫是什麼?目前團隊有幾位能維護這個技術?你覺得我們的時程允許這樣嘗試嗎?」
他讓工程師自己去思考,然後點頭道:
「好,那我們先試一個模組。若可行,就推到整體架構;若不可行,也別灰心。」
幾週後,實驗結果證明新框架穩定性不足,團隊面臨瓶頸。
那位年輕工程師滿臉歉意,
技術總監卻只說:「這次測試做得很好,因為我們現在知道什麼不該做。」
然後他從容地帶著團隊回歸穩健方案,並融合部分新思路。
這次專案不僅順利上線,也讓團隊更加團結。
許多人後來才體會到:
總監那種「不爭先、不壓人、不搶功」的態度,
正是老子所說的
行無行,攘無臂,執無兵,乃無敵矣。
他沒有用權威壓人,也沒有以知識爭勝,
卻以謙退與智慧,讓整個團隊自願跟隨,
在無聲無形之中,達到真正的勝利。
這三章串連起來,就是一種「以退為進、以無為勝有為」的哲學。
老子提醒我們:
真正的智慧,不在於「我懂」,
而在於「我知道自己仍在學」。
不逞強、不爭先,反而成為最後的贏家。
老子講「不爭」,並不是「不作為」或「軟弱退讓」,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「以靜制動」,懂得掌握分寸與時機。
我們可以分三層理解這件事:
「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」的「不爭」,指的是不執著於輸贏、功名、誰對誰錯的表面爭執。
但對於價值、原則、團隊秩序——是可以堅定的。
舉例:
如果部下開始得寸進尺、無視規範,你仍可平靜但明確地指出界線。
用事實與制度說話,而不是情緒或權威。老子說「以其無私,故能成其私」——你不是為了面子,而是為了讓團隊長久運作。
這樣的「不爭」,反而更有力量。
真正的「退一步」,不是放任,而是拉高視角。
你退開的是情緒戰場,而不是責任戰場。
有時退一步,是為了觀察局勢、讓對方暴露問題、讓時機成熟再行動。
比喻來說,像是資深工程師一直想證明自己對,
你可以暫時讓他照做一次,讓結果自己說話。
不爭於當下,反而以經驗制勝。
最高明的對手,不需出手,就能制勝。
在職場中,若你用人格與智慧建立威信,
部下自然不敢輕易越界。
這不是靠嚴厲或懲罰維持,而是靠「德」與「公正」立足。
領導者真正的力量,不在於命令或爭辯,
而在於讓眾人願意同行、心悅誠服。
懂得「退一步」的人,往往擁有更長遠的前進空間。
正如老子所言:
不敢為主,而為客;不敢進寸,而退尺。
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